点赞 宁德6位河长入围福建“最美基层河长”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鹅电竞官网下载

点赞 宁德6位河长入围福建“最美基层河长”

  自2018年6月以来,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与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开展了《最感人的河长故事》主题采风活动,经各地河长办推荐,组织媒体记者及时挖掘、深度宣传了一批感人的基层河长,真实塑造了八闽大地“河长”的立体群像。

  为进一步树典型、立标杆,引领激发各级河长履职尽责,现真正开始启动福建省“最美基层河长”网络投票评选活动,作为评定福建省“十个最美基层河长”的重要参考,荣获“最美基层河长”将由省河长办与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授予荣誉证书。各级河湖长作为“施工队长”,肩负着“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任务,以“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为行动指南,恪尽职守、带头做事,具体、务实、深入地管理整治,对河湖情况心里有数、对目标任务肩上有责、对工作举措手中有招,不断开创福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新局面。一条条“母亲河”重新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一个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图景正变为现实,八闽大地江河湖海水体更清、生态更美,人民群众越来越享受到河湖长制带来的绿色福利。让我们走进河长的人生、感受河长的魅力、聆听河长的故事,为心中“最美河长”点赞,并投下您宝贵的一票!

  从福安市市区一直西去,翻过两座山,就到一个叫穆阳的小镇。镇小,呈哑铃状,四面环山,溪水悠悠。

  一大早,漫步于穆阳溪生态绿道间,但见一侧古榕耸立,树荫如盖,农妇浣衣;一侧清流急湍,白鹭嬉戏,耕牛食草,一派江南田园风光剪影。作为河长,此时的连坚特别享受这样的景致和氛围,恬静而悠然。

  “以前污水直排,岸边垃圾成堆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桃花源,全镇群众都开心!”河道专管员缪丽梅遇见连坚河长很是高兴,当面为穆阳溪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从普通干部到穆阳镇镇长、再到穆阳镇书记,兜兜转转算来,连坚在大穆阳区域内工作了20多年,穆阳已然成为他的第二故乡。穆阳溪环境的美丽蜕变,有他的执着坚持与辛劳付出。

  穆阳镇素有“福安好穆阳”之称。穆阳溪、秀溪贯穿穆阳镇全境,境内总长分别为4.7 千米和2千米,自古以来船运商贸发达,是闽东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水运没落,尤其是工业化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忽视,穆阳溪一度变得让人揪心。

  “2012年的时候,我回穆阳当镇长不久,闽东日报上刊登了一条新闻,说苏堤桥下垃圾堆积,老百姓随意倾倒,政府不作为。当时就觉得必须要下定决心好好治理。”看出来,这事对连坚触动很大。

  彼时的穆阳溪畔杂草丛生,垃圾多,水质也差,群众都是习惯性地向溪里倒垃圾。“在他们眼里,溪、河、海可以包容万象,一场大水就会把垃圾冲得干干净净。他们没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认识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连坚认为,这是欠缺集体的发声、政府的指导和制度的约束和规范。

  连坚与时任穆阳镇党委书记施晓铃交流了治理穆阳溪的想法,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即,穆阳镇政府就发起了党员干部常态化保护自然环境的志愿活动,每到周末就去穆阳溪河边捡垃圾做卫生。

  开始的时候,群众都觉得政府是在作秀,搞。“那时候每周自己去做卫生,不少社区群众还问我有多少补贴。”穆阳镇东旭社区支部书记陈绍希说起之前的经历也是哭笑不得。

  “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好,措施的落实应该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在连坚看来,保护生态环境如果只有“自上而下”,而没有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话无法长久,要让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除了长时间坚持和身体力行,还要有好的政策和机制。

  “我们穆阳镇党委政府就是按照市里提出的‘抓部署、强基础、建机制、重整治、优环境’五个措施全方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连坚贯彻落实河长制的工作思路明确。

  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作为镇党委书记,连坚自任镇级河长,成立了河长制工作组织架构,配备村级河道专管员8名,其中市级流域2名,其它小流域6名。全镇按照“一条街、一碗面、一段溪”的整体发展布局,打造穆阳全国特色小镇,其中重点抓住“一段溪”这个主题,严格保护水环境,深挖水资源潜力,将穆阳的绿水青山变成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进一步治理穆阳溪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发周边优美的生态资源,这是穆阳镇的大事。”为了这件大事,连坚做好一系列规划设计,并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成功地将穆阳溪列入全省首批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起于穆阳镇苏堤桥,止于康厝乡梧溪村,全长11公里,是福安市第一个投资规模超亿元的水生态治理工程,集防洪安全、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为一体,着力打造“清新穆阳溪·醉美桃花源”生态区域。

  由于河岸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和历史遗留问题,连坚首先组织力量统一清理了一个长期堆砌在溪道旁的大型垃圾场,了河道上方的违章违反法律建筑,大量购入垃圾桶,增加环卫工人力量,并着手整理沿溪栈道。

  在治河过程中,连坚感到动员倡导民间志愿者参与进来,非常必要。为此,连坚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定期做志愿者搞卫生,还要走街串巷到群众中去宣传引导大家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穆阳镇全覆盖各村居志愿者队伍已经有10多支了。

  “一段时间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慢慢的就有群众自愿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现在根本不需要我去叫,时间一到大家都自发地去开展志愿活动了。”陈绍希开心地说道。

  经历20个月时间的努力,穆阳溪治理项目相继重塑江心洲3个,修复古码头、古渡口7个、沿河洗衣台10个,建成田园水岸、五显雅韵、樟语竞芳、穆水新境、梧溪绿岛滩地、葛兰坂桃花源公园等6个生态亲水公园,新建园路和步道9公里,修复恢复河滩河床6万多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穆阳溪治理特别注重将污水处理与河床改良、河滩恢复、河岸修复、生态亲水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防洪安全,又融入绿色生态、宜居环境、旅游景观、历史背景和文化等多种元素,极大改善了穆阳溪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实现了穆阳溪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2018年6月底,项目全面竣工,成为全省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样榜工程。

  项目建成容易,守成更难。平日里,穆阳镇8个村居的上百名志愿者就像穆阳溪的眼睛,自发保洁河道,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爱护母亲河,建设美丽大穆阳”成为大家的共识,化为集体的行动。

  每天一有空闲,作为河长的连坚也会去溪边走上一段,发现有垃圾、污染源或“乱建乱占、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现象,就拍照通过“智慧河长”APP传送图片给有关部门及时处置。镇政府的微信公众号也成了群众监督的平台。“现在走在穆阳溪边,你能看到落叶,但是看不到垃圾。”这让连坚颇为满意。

  一条穆阳溪,十步一滩,百步一潭,千步一湾。穿过雨街小巷,咬一口水蜜桃,吃一碗线面,道一声“福安好穆阳”,迷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外来游客。生态优势和水清岸绿的水环境,也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018年4月,在新建的生态亲水公园宽阔秀美的河滩上,一场“中国特色小镇福安穆阳汽车越野挑战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50多名汽车越野选手来到这里,穆阳溪名气大增。

  “穆阳有三宝,水蜜桃、线面、烤肉。”为此,穆阳镇党委政府在穆阳溪畔相继举办了穆阳线面节、葡萄节、桃花节以及畲族同胞对歌会等活动,游客纷至沓来,仅今年桃花节就吸引游客40多万人,当地群众收入可观,人均收入已超过2万元。

  葛兰坂“桃花岛”面积达386亩,是穆阳溪最大的江心洲,也是穆阳水蜜桃发源地,迄今已有180多年的栽培历史。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赏花踏春正当时。每年七月,则是蜜桃飘香。往昔横舟渡水,如今踩着水泥汀步道便可轻松上岛,在桃园中或品尝或采摘或购销,人气爆棚,物我两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加之穆阳溪水系旅游已初具规模,葛兰坂发展水蜜桃产业大有可为。”连坚高兴地说,穆阳镇已经投入上千万元建设穆阳千亩水蜜桃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着力将葛兰坂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芳香体验、生态流览、采摘体验、亲水垂钓等为一体的水蜜桃产业链和观光休闲公园。

  “通过生态+旅游、生态+产业,让慢慢的变多的百姓可以‘靠水吃水’,这是清新穆阳溪释放出的生态红利,也是河长制带来的发展红利。”在河长制管河治水的实践中,连坚对重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怀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体认。

  “现在还只能是划下一个分号,希望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享受到更好的阳光、更新鲜的空气、更干净的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让每一股清流都释放出生态红利……”

  从寿宁县西部的芹洋乡溪源村往北,一条清澈的溪流沿着山脚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绿树葱葱,流水潺潺。溪岸上,成群的鸟儿在枝头跳跃,不时还可看到山麂、獐、豪猪等野兽在丛林中出没。

  这就是下党溪,又叫修竹溪,是闽东第一大河——长溪上游的西溪支流,发源浙江省庆元县双溪山东麓,流经下党境内20个公里。

  下党乡依山而建,面朝修竹溪,房屋层层叠叠,交错有序。青山巍峨,绿水缠绕,形成了“廊桥、流水、人家”的和美景象,游客络绎不绝……

  多年来,下党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嘱托,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使一个特困乡发展成为今天的美丽乡村。

  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将乡长项忠红推到了下党乡河长的位置。她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强化河道长效管护措施为手段,通过河流岸上截污控排、岸边护脚固堤,水面保洁、水下清淤及生态水系项目建设等措施,守护着“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下党溪。

  走进下屏峰村,两旁堤岸犹如苍龙横卧,宽阔的河道水潭又见村民游泳的身影。昔日曾屡遭山洪侵袭的堤岸如今变成了干砌块石护岸,亲水步道成为村民散步的好去处。

  “实施河长制目的是实现‘河长治’,长效机制是基础。”项忠红告诉笔者,“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以制度管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全力守护这里的青山绿水。”

  根据省市县的要求部署,下党乡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乡河长制办公室,制定出台了《下党乡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工作考评办法》《河长制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建成乡村全覆盖的河长制组织架构和管理网络。

  杨尚午说:“我时常都要来河岸边捡拾被风刮落下来的垃圾,如果晴天遇到河水浑浊,还要向乡里报告,查询上游是否有人私自捞砂或向河中倒土。”项忠红向老杨连声说道:“辛苦,辛苦。”

  “现在日常巡河主要靠这些河道专管员,他们每天巡河还要填写《河长制巡査记录表》,及时汇报巡查情况,反映河道管护问题。对河道专管员反映的情况,由乡河长办组织协调相关的单位及时给予处置,对破坏行为及时制止或给予惩罚。”项忠红说。

  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标本兼治,下党乡河流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问题得到一定效果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河流断面水质、水生态、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随着人口的城镇化,下党乡新区成了造福工程的安置点,沿河一带建设60多座民房,居住着500多人口。早年,这些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管道直排到溪流当中。在枯水期间,溪岸时常可见一堆堆粪便,臭气熏天……

  在项忠红积极推动下,2017年5月,下党乡修竹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开工建设,获得投资1587.79万元,对流经下党村与下屏峰村总长12公里的河段进行综合治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完成了两个村庄河道清淤和防洪堤建设,修建块石护岸、亲水栈道、绿化漫步道、六座拦水坝及汀步等。下党村、下屏峰村沿河一带的群众生活垃圾污水、废水用管道引到村子下方,并建了污水池进行过滤处理,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排放标准。

  “现在再也闻不到臭味了,河岸也敢去了,可以下河游泳了。”居住在下党新区的居民王光回高兴地说。

  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的同时,项忠红和乡领导班子积极争取林业部门支持,将下党乡境内溪流两岸6个村庄的公路、河道边进行绿化美化,复原生态环境,营造护提护岸隔离带和垂柳拂水等景致,实现了“河水清、两岸美、交通畅、无洪涝”的目标。

  依托下党古村落的汀步保护工程、下屏峰河道整治、景观灯提升工程等,项忠红又下大力气抓规划,将沿岸的核心价值主题公园、绿地景观和木拱廊桥串点成片,形成融自然风貌、水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风情于一体的“慢生活”亲水空间,使之成为山循环、水循环、山水两循环的下党红色旅游新地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位于下党溪上游的杨溪头村是个传统的古村落,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早年,村中没有卫生清洁员、河道专管员,河流污染大多数来源于于村民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

  项忠红告诉笔者,当年群众普遍把河道当做垃圾场,破衣服、棉被、塑料袋、瓶子等各种垃圾都往河里仍,甚至死亡的动物也抛到河里。每当发洪水时,虽然垃圾被冲走了大部分,但下游的河岸堆满垃圾,地上是罐头、玻璃碎片,树上挂着碎片的衣服、塑料膜等,严重污染河流。

  为此,乡里给杨溪头村配备配齐村级卫生清洁员,负责收集垃圾,然后采用焚烧或填埋的方式处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项忠红深入村庄,动员全村群众参与清洁大扫除活动,引导村民自觉拆除路边的灰楼、清理水沟及路面堆放的杂物。为转变大家的意识,项忠红要求村干部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保证不往河道上丢弃垃圾物品。

  下屏峰村作为改水改厕试点村,也是河长项忠红主抓的河长制工作重点村。去年,全村改水改厕和污水管网建设已经顺利完成,村里修建了一条贯通全村的雨污排水管,每家每户的生活垃圾污水都能通过这条管道流入化粪池进行沉降处理,再经过滤达到标准后排放。

  与下屏峰村一样,下党乡其它9个建制村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联动协调等方式,将改水防治、河道景观提升和防洪治水工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控制污水直排,改善河道水质,使全乡河、库、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下党乡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奠定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今天已来了11批客人,省内外的都有。”在“难忘下党”主题展馆内,项忠红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前来参观、学习、调研的客人。作为河长,她更明白,好生态才能带来更好的“下乡味道”。

  初秋,漫步霍童溪畔,悠然的流水、浅绿的水色、如绢的波光,宛如镶嵌在绿色帐幔间的一根银弦,适然、恬静。这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九都镇在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河流管理与提升工作后的一个惬意剪影。

  霍童溪是蕉城的母亲河,全长56.8公里,流域面积559.91平方公里。霍童溪中下游以低山丘陵为主,九都镇以下为花岗岩高丘陵,其独特的峡谷地貌、花岗岩高丘陵地貌和河谷冲积平原地貌,造就了其流域九曲十八弯二十七滩的美景。治水,对霍童溪而言,不仅是民生需要,更是历史使命。

  为治水,九都镇党委书记、河长陈向华围绕“域内河流生态保护,构建生态宜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目标,以项目带动为抓手,狠抓源头治理,在镇域内全面实施河长制,成立监督管理体系,出台实施方案,落实人员机构,实行挂牌公办,维护河流健康,终于换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一阵暴雨过后,天初放晴,陈向华与河道保洁员便沿着霍童溪开始巡河。“暴雨过后,上游垃圾随着风向和水流移动,易引起河道堵塞,影响水域健康,在巡查过程中,不仅要检查水质,还要做好清淤除障等工作。”

  自从成为“河长”,巡河便成了陈向华工作和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除了正常上班时间外,只要一得空,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陈向华都要到霍童溪走走。他说,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剪影,与跳动的碧波起舞,那是最美的霍童溪畔,也正是他要守护的“母亲河”。

  霍童溪九都段虽只有10公里,但8000多名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着霍童溪生态环境:沿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放;采砂厂、锯木厂、畜禽养殖场等暗潮涌动。为摸清底数,陈向华首先明确河长职责,从水面清洁、水岸整洁、河道畅通、垃圾清运、保洁周期等方面明确工作要求,充实河长工作领导小组和河长制办公室,明确了“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同时,通过入户调查,现场核实,座谈交流等方式,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河道资料,建立了九都镇镇域河道管理台帐,为有效管理河道,落实河长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陈向华还多次牵头召开河道治理工作专题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宁德市蕉城区九都镇全面实施河长制实施方案》和《宁德市蕉城区九都镇河道专管员和河道保洁员队伍建设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管护的目标和方向,重点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进行了部署安排和推进落实。

  为清除霍童溪沿岸数年的锯木厂,陈向华下了不少的“功夫”,先是为新锯木厂选址多次奔走,再挨家挨户同村民说明搬迁原由,反复走访解说、劝说,从不理解到支持,直到村民签上了同意书,他才放心地依法对原厂址进行拆除。陈向华说:“锯木厂对生态破坏大,堆放在河边的木头易腐烂,生出霉菌影响水质,也影响周边群众健康,拆除势在必行。”

  锯木厂转移了,可部分群众再就业却成了新问题。为此,陈向华与林业、农业等部门多方沟通,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村民黄武锋说:“本以为没了锯木厂就没了工作,没想到政府早已购置了枇杷树苗,还请来林业技术专家指导,我现在从锯木工变身种植户了。”

  那段时间,九都镇组织镇、村干部当义工,当地群众见此情景也纷纷加入到整治母亲河的行动中来。忙起来时,陈向华几天没回过家,在办公的地方里撘条椅子就是睡觉的床了。

  “要做好治污染的‘减法’和群众利益的‘加法’才是治河的关键。”陈向华说,落实河长制就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守护好这一河清流。

  岸清了,水也要清。陈向华抓住九都镇作为福建省首批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试点的契机,推动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站3处,开辟洋岸坂荷花池等湿地71公顷,添置了压缩式垃圾车,建立了垃圾清运系统,建成安全疏散通道5公里,沿溪绿化500亩。

  为了做到宜岸则岸,宜滩则滩,宜堤防则堤防,陈向华提出九都镇要坚守对霍童溪保留约18公里的自然河岸线,并在确保行洪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河道及两岸原始风貌。

  顺着洋岸坂的2500米亲水慢道而去,盈盈的溪水由远及近地一直荡漾到脚边,又缓缓地退了回去,激起的小浪花给霍童溪带来了别样的韵味。陈向华说:“这条亲水慢道,是霍童溪环护带,涨潮时,溪水在路上走,退潮时,人在路上走,真正的完成水利建设从‘硬工程’到‘软自然’的转变。”

  宁德蕉城海岸线平方公里,是台风多发地,台风带来的暴雨、山洪常常极度影响霍童溪沿岸百姓的生产生活。陈向华便要求提高防洪标准,并在河岸不同位置按照“两年一遇”和“十年一遇”水位线设置界桩和标示牌,以简单直观的形式向群众展示水位变化情况。

  “岸青水绿这是我们从始至终的追求,但也必须换个思路来看水,在防止水侵害人的同时,全面防止人对水的侵害。”陈向华表示。

  2017年初,村民陈某在霍童溪贵村段截流拦网养殖鱼苗,事件一经上报,陈向华马上要求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一定的措施,并给予陈某口头警示教育。陈某表面答应不再拦网养殖,可一到晚上,待巡查员离开之后,陈某又悄悄地建起鱼苗池。于是拆了又建,建了又拆,陈某像是和巡查员玩起了“”。为了化解“症结”,陈向华到陈某家中做思想疏导工作,得知陈某家境贫困,身患疾病,经镇里协商,将他纳入低保户行列,并为他安排工作。陈某吃了定心丸也不再拦网养殖,偶尔还兼起巡查员工作。

  2017年3月,陈向华接到一通村民的举报电话,称九都村有人在霍童溪边淘沙用于盖房。得知这一情况后,陈向华带人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制止,并当即组织党员、老干部、派出所、河道警长、专管员等召开了村委会,严肃问责,直击生态破坏问题,并对此事做出罚款处罚。“举轻若重,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制止住就会蔓延开来,那两年来的治理成果便会化为乌有。”陈向华态度坚决地表示,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做,才能还霍童溪一片真正的“净土”。

  干净清澈的河水,整齐坚实的岸线,一排排小榕树,一朵朵水芙蓉,迎着晨曦,伴着日暮,映照着霍童溪的潮起潮落。

  如今的霍童河清岸绿,可治水不是一阵风的事,需要长期持续地抓。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三个疑问汇成一个尖锐而又现实的问题摆在陈向华面前:基层落实河长制的抓手是什么?最终,九都镇给出的答案是“334”管护机制和“123”运行机制。

  陈向华介绍说,所谓“334”管护机制,就是“三明确、三专、四定”。“三明确”要求“明确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任务和目标”,“三专”要做到专款专帐专用,“四定”则是“定期管护业务培训、定期“河长制”宣传、定期防洪防汛预案演练、定期项目工程巡查维护”;“123”运行机制则为每月召开一次河道专管员例会,采用巡察日志、考评表两类表登记,在“定期+不定期”督察的基础上,组织三次考评。

  陈向华说:“通过这两个机制,多层次地强化霍童溪一线监管力量,定期+不定期对镇、村级河长履职尽责情况做监督、对村级范围内河渠道的治理和管护效果做监督评价,也让各级河长都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此外,为加强霍童溪的管护,九都镇结合流域实际,聘任村级河道专管员13名、河道保洁员8名和河道管护监督员3名。“这些管护人员中,还有不少是我的‘关系户’呢!”陈向华笑着说道,原来为这些河道管护人员中还有部分精准扶贫户,为解决他们的生活就业问题,陈向华将他们安排进来,保洁员陈继春就是陈向华亲点的“关系户”中的一个。

  “我每月至少要走霍童溪洋岸坂段三次以上,看看有没有乱倒垃圾、乱搭违建、乱排污水等情况出现,清理水岸垃圾,无论多忙,这事都要坚持做好。”保洁员陈继春说起这份工作,心存感激。他负责洋岸坂河段,月收入1600元。别小看这1600元,可是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陈继春是名党员,做事认真负责,村里有困难他总在第一时间站出来。由于女儿患有先天性地中海贫血症,为了治疗,陈继春花掉家中所有的积蓄,还背负不少外债,日子过得紧巴巴。陈向华得知此事后,动员力量为陈继春筹集手术费,还将其列入精准扶贫户名单,并在第一批保洁员招聘时,指定要聘用陈继春。

  像陈继春这样的精准扶贫对象不在少数。陈向华说,聘用他们不仅解决了河道环境问题,还解决了精准扶贫户的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

  随着治水工作的推进,乡愁记忆中的霍童溪又回来了。焕然一新的九都镇迎来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以前只能卖卖茶、种种果的村民们,如今搞起了农家乐,在枇杷丰收时,还有不少游客排着队来买。

  尝到了山水环境保护的甜头,如今,村民们都愿意当义务“河长”,一发现河面有什么污染问题,拿起手机一拍,按下发送按钮,“河长工作群”微信平台上马上就能收到。每次台风过后,村民还会自发到岸边清淤,共同守护家园。

  “环境美了,人们意识也高了,谁也不愿做一个生态破坏者。”陈向华说,只有真正树立“人人都是治污者”的理念,霍童溪才能一直河畅、山清、水秀、景美。

  2017年初全面实施河长制,恰逢周宁县列入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了快速推进生态建设,改变山青水不秀的状况,周宁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审时度势作出了全域治水的重要决策,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全县28条大小河流水质清澈灵动,可赏、可游、可饮用、可养生。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周宁县李墩镇镇长李佐锶就任镇级河长的第一时间,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漂亮地打赢这场治水战。

  六浦溪是李墩镇“母亲河”,滋养着境内黄埔村、李墩村、东山村等五个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溪两岸村民生产生活用的都是六浦溪水。然而,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六浦溪慢慢笼罩上了一层阴影,水不能用了,鱼变少了,溪底的鹅卵石也看不清了,这条“母亲河”成了村民心里的痛。

  “李墩镇与其他乡镇不同,境内六浦溪、吾东溪、芹溪三条溪流流经全镇10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溪流经过。”李佐锶说,治水的难度大、任务重。

  “作为一名河长,必须对自己负责的河道做到心中有本‘明细账’、‘明白账’。”自上任河长以来,每周至少有一天是李佐锶巡查李墩镇境内河流的日子,“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了解变化,才能第一时间调整相应措施。”

  李佐锶从李墩镇实际出发,创新治水体制和管理制度,牵头指导制定《李墩镇全面实施河长制实施方案》,转变被动应急机制为常态实施制度,对每一条河流都在镇、村两级分别设立河长、河段长和专管员,形成层层促落实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从制度上推动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有效落实。

  现在,该镇辖区内一块块“河道管护责任牌”醒目可见,河道名称、管护范围、管护内容、河长姓名、监督电话等一目了然。“这一下子拉近了河长们与河流的距离,让我们真真切切成为每一条河的‘监护人’”李佐锶说。

  “污染在水里,根源却在岸上,要管理好河道就要河岸同治。”李佐锶指出了河道治理的关键点,一场声势浩大的水域陆域治水攻坚战在李墩镇全面铺开。

  河面上,清障碍、清淤泥、拆违建、取缔非法采砂点……30多公里河道治理迅速展开。河岸上,农村改水改厕、污水处理工程改造提上日程;违规生猪养殖场拆除行动重拳出击;全镇行政村生活垃圾“以车代站”,实现垃圾日运日清……

  一系列的治河“组合拳”,畅通保护了河道,杜绝了水污染源,水越来越清,岸越来越绿。但是,李佐锶心里的那根弦始终紧绷着。在他看来,治河容易,管河难。如何维持河道治理后百花齐放、桃红柳绿、溪流潺潺、鱼翔浅底的亲水美景?这更考验河长制工作的实效。

  “我们坚持管河与治河同步,在机制、措施、考核等方面做文章,扎实落实河长制,不断改善水生态,着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的建设目标。”李佐锶强调。但他也坦言,仅靠政府力量管河还是难免会出现管理盲区、死角。

  如何打通管河最后一公里?李佐锶想到了村中的老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部这个群体,“他们有威望,有责任心,是家门口管河的最好人选。”

  为此,李佐锶在宁德市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民间河长”的做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从老教师、老党员以及环保热心人士中选聘民间河长17名,统一购买保险、统一服装设备、统一培训管理,充分的发挥“民间河长”巡查员、宣传员、监督员和示范员的角色,促进“民间河长”与河长制形成有效衔接。

  护河治水无看客,引导全民参与治水,李佐锶也有自己的一份“治水经”:设立周宁县首个镇级河长制工作微信平台——“李墩阳光治水”微信公众号,方便群众直观获取流域基础信息,查看最新动态,提供举报线索;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实践活动,通过骑行宣传、组织志愿者清理河道等内容多样的宣传手段,倡导人人治河、护河、爱河……

  白天河道管理没问题了,可是夜晚还是存在监管盲区。为此,李佐锶在“民间河长”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智能河长”,建立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并先以际头村为试点,在河道上安装了13个监控探头,借助科技的手段,实现“民间河长”和“智能河长”联合巡河、联合治水。“装上摄像头便等于有了‘千里眼’,民间河长看不到的地方,智能河长都能够正常的看到。”

  目前,李佐锶正在全镇其它村推广建设“智能河长”,真正的完成管河无盲区、无死角。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李墩镇的河更清了,但更大的变化还在于人。李佐锶说,“以前没人管,你扔垃圾我也扔。现在河长们没事就到河边走走,专管员每天下河打捞垃圾,百姓也不好意思再乱扔乱排了。”

  这也让李佐锶体会到治水更要治人心。“我们既要环境的‘绿水青山’,更要心灵的‘绿水青山’。”

  在李佐锶的带动下,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得到真正落实,李墩镇治水成效也日益凸显。但李佐锶没有自满于现状,以问题为导向,他考虑的更多,目光看得更长远。

  “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治水工作会不会陷入虎头蛇尾的怪圈?”出于这样的担忧,李佐锶有了新动作——将河长制工作实绩和绩效考评相挂钩。

  每季度,李佐锶都会亲自牵头组织召开河长例会,通过半年一考核、年终一考评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河长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同时,对“民间河长”实行年终5星级考核,由相关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共同打分,综合考量,对达到4星及以上的“民间河长”给予物质奖励,对2星及以下的“民间河长”予以辞退。

  “有问题,找河长”。这是李佐锶给河长们建的微信群中的宣传语。在这个群里,有12名镇、村级河长、17位“民间河长”,他们组成李墩镇河流的保护网络。“河长们巡河晒河,只要报告哪里有涉水环境问题,线下快速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李佐锶说,他们还会定期不定期组织并且开展督查和明察暗访,同步将河道情况拍照上传微信群,对失职人员予以严肃问责。“考核相当于给河长们戴上了‘紧箍咒’,能够有效促进河长们更好地履行责任。”

  如今,伴随着河长制的脚步,李墩镇一村一景,处处焕发生机。六浦溪、吾东溪、芹溪像被洗过一样,碧绿清透。沿岸柔柳摇曳,天蓝水清,浑成一色,俨然一幅洇开的生态水墨画。

  “我们都是喝着六浦溪水长大的。这两年,看着母亲河的水越来越清澈,溪两岸越建越漂亮,我们的心情也慢慢变得好了。”说话的是东山村村民叶寿堂,心情不错的他,一得空便会约上三五好友共赴休闲养生的漫步之行。迎着柔情的落日余晖,伴着哗哗的水流声响,在六浦溪畔的步游道上,边走边聊,不时爽朗的笑声承载着他们满满的幸福感,在风中飘荡。

  不过,李佐锶觉得,“治水”并不代表死守,而是活用。“在治水同时挖掘乡村旅游,将治水成效转化为旅游资源,既治污更造景,实现‘点山成金、点水成金、好空气变现真金白银’”。

  基于这个思路,李佐锶从“治河”向“养河”延伸,策划了一批生态水利建设项目。其中,针对六浦溪、吾东溪建设集防洪、绿化美化和休闲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护岸,累计总投入达2800万元,建设长度20.6公里,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惠及8个村1.6万群众。

  “好项目谁都想做、谁都能做,就看谁能主动、有想法、敢作为,才能真正为群众谋幸福。”李佐锶深有感触。

  高颜值带来高人气。寂静的际头村有了“水”的支撑,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每逢夏日,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际头溪畔,撑竹排,划皮艇,激情泼水,淋漓尽享夏日狂欢的酷爽……

  还有楼坪古村落、芹溪古银矿、际头村水上乐园……在李佐锶眼里,历史背景和文化与美丽乡村的结合,将为李墩镇发展带来新的机会。“我们大家都希望促成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结合,将分散的风景连点成线,让游客留下来。”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河一溪总关情。在守护溪流长清的新征程上,李佐锶用实打实的工作举措,真情谱画“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精彩华章。

  冬日清晨,福鼎城郊天边已露出霞光,水北溪流水潺潺,两岸花草姹紫嫣红。只要晴天,耿世昌都要在河边晨跑一小时,顺道查看一遍水北溪河道的生态环境,一经发现不正常的情况,他就会亲自联系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这是山前街道办主任耿世昌自2017年3月担任河长之日起养成的习惯。近两年来,辖区河流成为他最大的牵挂。

  如今,山前的后胆溪从垃圾成堆到溪流清澈见底;索溪从杂草丛生、淤泥堆积,到两岸绿树成荫;双岳溪从采砂场开挖影响河床,到恢复原貌,提升生态……山前街道所管辖的一条条河流,犹如从一个破烂肮脏的乞儿,一步步变身为整洁亮丽的少女。

  “流域治理关系民生,关系美丽城乡建设,只有敢于面对,想方设法,有条不紊地开展,才能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耿世昌这样说,也这样做。

  2018年6月23日,一位署名为“福鼎张大状”的网友在当地一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篇名为《赞!请看后胆溪‘黑’、‘臭’、‘垃圾’变形记》的文章,以大量的图片鲜明对比了后胆溪治理前后的显著变化,赢得广大网友点赞和认可。“张大状”还在文中及微信朋友圈点名表扬耿世昌,称“后胆溪或将成为福鼎河道治理典范。”

  网友“张大状”本名张驿,是福鼎市游泳协会会员和环保义务监督员,常年关注桐山溪流域的生态环境,频频向各级领导反映桐山溪的生态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山前的建设缺乏前瞻性的科学规划,使得后胆溪距离住房不到10米远,缺少绿化带和垃圾处置设施,居住区管网雨污合流。加上沿溪群众大部分来自周边乡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常年以来,后胆溪因沿岸的“近水楼台”而首当其冲,十分“无奈”地接纳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被戏称为桐山溪的“盲肠”,让福鼎市民广为诟病,也是历届山前街道主官乃至分管市领导的一个“心病”。

  河长制的实施,让耿世昌这个河长必须直面后胆溪的丑陋与难堪,还给流域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当时福鼎市有关领导也对山前街道能不能治理好后胆溪流露出心有疑虑的样子,我就跟领导担保,请他们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一定会一步步做好。”耿世昌说道。

  既然夸下“海口”,耿世昌就不想给自己临阵退缩的余地,也没有余地。于是,他专门组织河长办工作人员一起研究了好一阵,量身定做了一套后胆溪整治方案。

  工程实施迫在眉睫,但由于涉及部门和居民较多,影响面广,工程似乎成了“烫手山芋’,几无进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耿世昌,一方面积极向市领导汇报,得到认可和支持,然后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前来实地走访和查看;另一方面组织相关社区负责人进行座谈和沟通,做好政策解释与居民思想工作,推进工程的有效开展。通过两年的整治,后胆溪彻底改变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状况,正在进行的沿河岸堤翻修建设将为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大便利和安全保障。

  河长制的实施,也让福鼎许多环保志愿者更加关注后胆溪的治理,紧盯耿世昌这个河长的治水行动。

  有一次,“张大状”发现并反映后胆溪一处河段垃圾堆积严重。耿世昌获悉后,立即带上河道专管员前往清理。当天傍晚,“张大状”再次前往后胆溪巡逻时,果然所在之处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不过,他在另一处又发现垃圾堆。耿世昌得知后,当晚表态第二天就清理。

  第二天正值周六。上午8点,耿世昌带上河道专管员们一起动手,对垃圾进行彻底清理。

  不仅如此,耿世昌还积极与福鼎市游泳协会沟通,聘请10名游泳爱好者义务担任“民间河长”,通过他们加强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更好做到民有呼我有应。

  “作为领导,能够把反映的问题当回事,确确实实地直面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问题足够重视,并尽快落实,不忽悠,不推诿,真诚的态度值得赞扬。”“张大状”对耿世昌如是评价。

  2017年5月,双岳溪流域的一处采砂场常年作业,河床遭受破坏,河岸不断崩塌,威胁双岳溪流域生态环境与水安全。耿世昌多次带领人员上门做思想工作,采砂场业主就是软硬不吃,不管不顾。后来,耿世昌了解到,该业主有一个亲戚通情达理,便上门请求这位亲戚出面协助做说服教育工作。

  多方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下,采砂场业主最终被说动,以生态家园为重,自行拆除设备,停止采砂作业。

  “作为河长既要下工夫,又要想办法,苦干加巧干,工作就会有实效。”耿世昌深有体会。

  早上,耿世昌一到单位都会先刷一遍山前河长制微信工作群的聊天记录,关注一下河道专管员从现场反馈来的情况。哪条河道垃圾堆放,哪里群众随意乱扔垃圾,哪里出水口排放污水……有图有真相,一目了然。

  “流域治理的关键是要依靠群众环境意识的整体提升。”耿世昌说,山前大部分河道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生活垃圾。特别是临近居住区的河道流域,群众随意扔垃圾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只是清理河道,投入生态建设,光疏不堵还是无法治根。

  宣传打头阵为工作开路。耿世昌曾任福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深知宣传力量的重要性。他着力把宣传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落脚点,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的观念,从思想上灌输生态环境理念。他发动社区、村庄充分运用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传播窗口,全方位、多角度地让群众意识到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必然的联系到千家万户美好生活环境的提升。

  2018年10月23日,耿世昌带队到后胆溪巡河。当他们路过一处居民区时,不料一大袋垃圾从天而降,“飞”入后胆溪,令人大跌眼镜。耿世昌当场对扔垃圾的居民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把这次“意外”作为“反面素材”,在各社区宣传栏进行曝光,并进一步安排人员借助手机、监控探头,蹲点排查、监控监管,加强不文明行为防控。此后,往河道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

  “图一时方便往河道扔垃圾,极易滋生蚊蝇,臭气往家里熏,受害的还是群众自己。”耿世昌在工作中注意从情理上让群众认知、接纳、参与河湖长制工作。

  耿世昌不仅深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还积极发动周边相关的单位、社会团体一块参与管河护河。先后与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后胆溪护河宣传活动;发动福鼎蓝天救援队、铁塘社区志愿者及山前中心小学小小志愿者组成义务清洁队开展绿色公益活动;联合石亭社区、福鼎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移民局以及驻区单位市运管所、市交通执法大队、福鼎市后坪国有林场开展“关爱家乡水、共护后胆溪”的环境整改治理活动……通过机关带社会、单位带社团、大人带小孩,让慢慢的变多的人去参加了,实现全民“治水”。

  “垃圾臭味没了,溪水清澈,整洁亮丽,看着舒服。”在采访中,只要聊到后胆溪整治,周边的居民都会翘起大拇指。

  后胆溪的生活垃圾没了,迎来市民的点赞;水北溪的建筑垃圾消失了,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双岳溪流域,采石场搬走了,经过生态改造后,将变身为双岳工业园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群众乐于看到耿世昌的治水成效,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的好景不长。

  如何让河长制的成效一直持续下去呢?其实,耿世昌从未放下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思考。

  “河长制,不是河长秀,只有确保碧水长流才是硬道理。”耿世昌明白,要做到河道流域长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需要政府与群众长期一起努力,形成可持续的合力共管共治的长效机制。

  为此,耿世昌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第一个委托福鼎市美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投入专业保洁人员对后胆溪实施全流域保洁,实现常态维护;第一个成立民间河长队伍,借助民间河长开展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第一个争取上级资金将水北溪流域纳入桐山溪二级整治项目;第一个对居民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曝光,并围绕河长制开展文明示范家庭的评选;第一个针对水北溪流域群众乱扔垃圾的情况,建起护堤围栏,安装监控探头实施24小时监管……耿世昌在福鼎河长制机制创新管理上,创下了多个第一,成为先行先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按照耿世昌他们的规划,接下来还计划对后胆溪两岸的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进行拆除,拓宽两岸道路,加强岸边绿化,实施住宅区管网改造,实行雨污分流;实施水北溪、双岳溪两条河道ECO提升建设,加强完善河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河道生态休闲景观,形成生态水系。

  另外,耿世昌还准备探索以村、社区为单位的自治机制,进一步发动和扩大民间力量,广泛推动群众治理,不断的提高群众环境素养,化群众思想的阻力为行动的动力,力争辖区各流域碧水长流。

  “群众期盼着美好的生活环境,领导有要求,群众有诉求,我们只有化压力为动力。”耿世昌的话里透出刚毅与真诚。

  傍晚时分,斜阳掩映,行走在后胆溪沿岸,只见两岸绿树成荫,一座座楼房倒映在后胆溪中,如一副水墨画卷,诗意盎然。俯首一看,溪里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汇入桐山溪。桐山溪的上游水北溪又是另一番景象,两岸绿草茵茵,红色的漫道掩映在两边的花草丛中,一群人或散步,或骑行,或跑步,尽情呼吸一路花香,欣赏一路风景。

  耿世昌也会常常骑上自行车,沿着各条河道流域长途骑行,边骑车边察看河道卫生状况。有时他也会停下来,看着从眼前缓缓流淌的清澈溪流,岸边青翠的绿树、丛生的花草,还有几只在水中觅食的白鹭……(廖诗雄)

  2009年,中国上映了一部叫《河长》的电影,电影里自封是桃江“河长”的张清水老人,极力制止儿子非法排污行为,并且身患绝症后仍誓死守望“母亲河”,令人为之动容。

  如今在真实的生活中,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行,群众身边不乏“张清水”式的河长,宁德市柘荣县城郊乡人大主席潘石速就是这样的人。他与河的故事,虽不似银屏上演绎的跌宕起伏,却也在默默坚守之中赢得人们的称道。

  按照乡党委安排和河长制工作要求,潘石速承担了乡河长制工作,并作为流域河长分管龙溪、交溪、五蒲溪三条河流,河道总长27.9公里,其中龙溪为柘荣县的母亲河,穿城而过流经城郊乡4个村,在英山乡汇入交溪,管辖长度12.9公里,流域面积106.3平方公里。

  “一开始接手这项工作我也只是例行公事,每周巡河,每月反馈,毕竟底下还有十多名河道专管员可以调配。”潘石速倒是“实话实说”。但是,一次巡河经历戳中了他心底里的最柔软之处,让他觉得再也不能这样“例行公事”似的当河长。

  巡河中,潘石速偶遇一对父子在岸边捡拾垃圾,边走边捡边交流,听见父亲时不时地跟儿子说保护水环境有多重要。眼前的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潘石速的内心。那个瞬间,他莫名地对脚下的每一条河流产生了热爱,他暗下决心,绝不做“冠名”的河长,一定要主动作为。

  经过几番思考,潘石速觉得首先要将水环境保护的社会教育重视起来。于是,他找到了负责乡理论宣讲工作的同事,主动要求加入到乡里的“小板凳宣讲队”。“小板凳宣讲队”在当地是颇有名气的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以三句半、快板、评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宣传当前形势政策,深受群众喜爱。

  “潘主席现在是我们登记在册的宣讲员,他很用心,他的宣讲稿都是亲自写的,贴近群众需求,很接地气。”乡党委宣统委员吴小玲说,“比如下村龙溪边上住着哪些人家,哪些群众需要到哪条溪流清洗太子参等等都能一一列举出来。”

  有时为了使宣传更具体形象,潘石速还会刻意制作几张图片现场向群众展示。2018年,乡里的小板凳宣讲台账上,记录了潘石速进村入户宣讲26场次,而其他宣讲员大多宣讲10余场次。

  “当时潘主席说,河长制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栏、宣传墙、宣传标语等方式的宣传,似乎效果不够明显,而通过小板凳宣讲,确实给我们村民带来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且立竿见影。”际头村党支部书记缪世忠介绍,过去村民对散养家禽的危害缺乏认识,习惯将家禽散养在路边、岸边,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而在农村对这一行为又没有强制约束措施,仅仅通过劝导难以改变状况。“自从组织村民观听了几次潘主席的小板凳宣讲之后,大家逐渐自觉的将家禽圈养了起来,问题能够说是迎刃而解。”

  宣传教育是为了营造全社会参与河道环境保护的氛围,而重拳打击则是针对污染河水、危害河道环境行为采取的震慑动作。

  2018年4月22日,潘石速赴交溪流域坑里村巡河,第一眼觉得水质有异样,职业敏感让他断定附近存有排污作业。在当地河道专管员的配合下,他一步步“摸石头过河”,经过仔细查找,终于发现了隐蔽的排水管,确认了排污来自尖岭下自然村一个非法洗猪皮加工点。

  “这事非同小可,应该先取证。”潘石速抑制住了愤怒,冷静地掏出手机悄悄拍照取证,然后迅速返回县城,与县环保局等行政部门取得联系,连夜研究制定打击方案。第二天一早,潘石速又与相关执法人员赶赴尖岭下自然村,依法取缔了这个由浙江籍不法分子设立的黑加工点。

  尖岭下自然村是福建与浙江省界上的一个偏远村。城郊乡地理位置特殊,乡政府所在地在县城,而辖区内最远的村子则与浙江省温州市的泰顺县交界。由于温州市制革业发达,不少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便偷偷到两省交界处的深山里设立非法洗猪皮牛皮加工点。之前,与柘荣交界的霞浦县就查处了一起用双氧水、氯化铵等化工原料洗猪皮的案子,由此引起柘荣县这边的警惕,加强对偏远农村河道的巡查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常态。

  另一个省界线上的村子熊透村也是潘石速巡河常常下去的地方,这个距县城14公里的村子,交溪环村而过,正好成为省界。“熊透村的群众环保意识比较强烈,倒是未曾发现非法排污、非法采沙的情况,但是在河道内拉网捕鱼、钓鱼的人却是不少。”如何劝阻、制止此现状也让潘石速颇为费心。

  去年7月的一天,已是晚上10点多了,潘石速接到归属地显示为浙江温州的电话,说有数十人聚集在交溪钓鱼,希望政府出面制止,随即挂断了电话。“这么密集的钓鱼行为要对生态平衡产生破坏的。”潘石速觉得有必要立即前往。随即他联系了乡派出所的“河道警长”,一行人匆匆赶往熊透村。

  暗夜里,他们循着钓鱼者浮标上的萤光找到了现场,一开始的劝离工作并不顺利,有人说“几根钓竿能钓走几条鱼?”也有人毫不在乎地说:“钓鱼还不至于坐牢吧”,其他几个人也跟着起哄。怎么办?

  “还好平时功课做得足。”潘石速说,“我告诉他们河里的鱼是用来净化水体、改善河流生态的,而且野钓也易发生溺水事件。”经过耐心地劝导,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总算成功劝离了大家。直到半夜1点多钟,潘石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第二天,妻子发现他手臂上尽是蚊虫叮咬后的疱疹和树枝划过的伤痕,打趣地说:“如果有设立护河标兵的称号,应该要颁你一个。”这一句话把潘石速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们也常常把家门口的河流称作“母亲河”,可以说,一湾清清的河流留住了许多人淡淡悠悠的乡愁。在长期巡河工作过程中,潘石速心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本“河长经”,而这本“河长经”的核心是以人文情怀打造留得住乡愁的河道。

  龙溪是柘荣的“母亲河”,龙溪环县城河段尤其被视为窥探柘荣县城整体形象的一扇窗。“龙溪前山河段因立地条件、历史原因等影响,治理比较难,但是我们没因为困难而止步,现在也做出一点小小的成绩。”说这句话时,潘石速流露出些许自豪。

  龙溪流经前山的河洋至广福寺段,是个大回湾,容易淤积,尤其是台风天,上游的垃圾都会在这段形成大量堆积,清淤作业量比其它河段都大。为此,潘石速积极推动城郊乡加大经费投入,通过调配大型机械、增设辅工等方式,缩减作业时间。每每遇到紧急的清淤行动,潘石速都是风雨无阻赶往现场,组织调度各方力量支援,群众对此甚为满意。截止目前,城郊乡已百分百解决群众反映的河道环境问题。

  在路网不发达的过去,城郊乡广福寺前的碇步一直是前山村通往西宅、西源、西山岗等地的必经之路,很多村民对它都有感情。正因为如此,几乎一有暴雨就会造成河道严重堵塞的碇步一直未能拆除。虽然有人大代表屡屡提议说将碇步改建成桥,却也总招大家伙的反对。

  “实行了河长制,我们加大了河道管护力度,及时清洗整理河上垃圾,不至于造成淤塞,给大家留住了碇步,也留住了乡愁。”潘石速十分理解群众对过河碇步的这份情感。

  在潘石速的意识里,龙溪脏乱差就代表柘荣脏乱差,龙溪治理好不好,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他说,柘荣最大的市民休闲公园——仙屿公园,每天无论早晚都会迎来大量群众,或晨练,或散步,或晒晒太阳,公园广场平时也成为举办全县性大型活动的场所,而龙溪正贯穿仙屿公园,唐诗宋词元曲文化长廊、步栈道等则沿溪而建,一旦水面上有飘浮物、泡沫,或是水体散出臭味,都会影响群众休闲生活。并且,现在自媒体发达,群众一旦“随手拍”上传河道脏乱差问题,就影响了县城形象。为此,他在河长工作会议上主动提出,要求增加巡河次数,并且与双城镇、东源乡等毗邻乡镇建立联合巡河机制,加强对龙溪的巡河力度,确保龙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时间久了,这些河道就像成了自家的责任田,没有管护好就如看着耕地抛荒一样心疼。巡河过程中看到飘浮着一些垃圾,也会像自己家门口被人丢了垃圾一样难受。”潘石速如是描述自己与河流建立起来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他说,前段时间自己加入了“万步有约”行动,无论有没有任务,闲时都要往河洋附近的龙溪河边走上一遭。

  目前,治理后的龙溪水质达到3类标准,群众记忆中清澈见底的溪水又回来了,鱼儿在水中争食、嬉闹的美妙情景也重回人们的视线。一度绝迹的白鹭,如今又纷飞于龙溪两岸。

  在众多“潘石速式”河长的共同努力下,绿柳掩映下的柘荣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等众多烫金名片,诚可谓“实至名归”。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企鹅电竞直播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